什么是包过滤技术?包过滤(Packet Filtering)技术是根据流经防火墙的数据包的特征,依据预先定义好的规则,决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的技术。它对数据包进行分析筛选的依据是系统内设置的访问控制表(Access Control Table)。通过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的源地址、目的地址、所用的端口号、协议状态等信息或它们的组合信息来确定是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。
包过滤技术分为静态包过滤和动态包过滤两种。近年来,研究人员在动态包过滤技术上,又进一步提出了包状态检测技术和深度包检测技术。(1)静态包过滤
静态包过滤,又称简单包过滤(Simple Packet Filter)是根据定义好的过滤规则审查每个数据包,以便确定其是否与某一条包过滤规则匹配,然后对所接收的每个数据包做允许或拒绝的决定。过滤规则基于数据包报头中的信息,例如源IP地址、目标IP地址、协议类型(TCP、UDP、ICMP等)、源端口和目的端口。
(2)动态包过滤
动态包过滤(Dynamic Packet Filter)采用动态设置包过滤规则的方法过滤数据包。采用这种技术的防火墙对每一个连接都进行跟踪,动态地决定哪些数据包可以通过,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在过滤规则中增加或更新条目。
(3)包状态检测
包状态检测(Stateful Inspection)技术继承了包过滤技术的优点,同时摒弃了包过滤技术仅考查数据包的IP地址、协议类型等几个参数,而不关心数据包连接状态变化的缺点,通过建立状态连接表,并将进出网络的数据当成一个个的会话,利用状态表跟踪每一个会话状态。状态监测对每一个包的检查不仅根据“规则表”,更考虑了数据包是否符合会话所处的状态,检查数据包之间的关联性,因而能提供更完整的对传输层的控制能力。
(4)深度包检测
深度包检测(Deep Packet Inspection)技术融合了入侵检换(和攻击防范的功能,通过指纹匹配、启发式技术、异常检测和统计分析等技术来决定如何处理数据包,并可以根据特征检测和内容过滤来寻找已知的攻击,阻止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、病毒传播和异常访问等威胁网络安全的行为。
包过滤防火墙通常工作在OSI的3层及3层以下,可控的内容主要包括报文的源地址、报文的目标地址、服务类型,以及数据链路层的 MAC 地址等。随着包过滤防火墙的发展,部分OSI的4层内容也被包括进来,例如报文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。包过滤防火墙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“最小特权原则”,即明确允许某些数据包通过,而禁止其他的数据包通过。
由于大多数路由器都提供简单的数据包过滤功能,所以传统的包过滤防火墙多数是由路由器集成的。
包过滤防火墙的优点是不用改动应用程序、数据包过滤对用户透明、过滤速度快、通用性强(因为它不针对具体的网络服务);缺点是不能彻底防止地址欺骗,某些协议不适合于数据包过滤(例如过滤器不能有效地过滤UDP、RPC类协议),无法执行某些安全策略(例如审计和报警),安全性较差(例如:过滤器只能依据包头信息进行过滤,能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),对网络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以及随着过滤规则数目的增加,性能会受到很大地影响等。
在包状态检测防火墙的内核中,运行着状态检测引擎(Stateful Inspections Engine),它负责在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审核,当接收到的数据包符合访问控制要求时,将该数据包传到高层进行应用级别和状态的审核,如果不符合要求,则丢弃。
与包状态检测防火墙相比,深度包检测防火墙不但要保留基本的网络连接状态,而且还要维持网络的应用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