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Handler的通信机制的背后的原理
Handler的通信机制的背后的原理是,一个线程中可以定义多个 Handler 实例,但是每个 Handler 实际上引用的是同一个 Looper。当然,我们要在创建 Handler 之前先创建 Looper。而每个 Looper 又只对应一个 MessageQueue。该 MessageQueue 会在创建 Looper 的时候被创建。在 MessageQueue 中使用 Message 对象来拼接一个单向的链表结构,依次来构成一个消息队列。每个 Message 是链表的一个结点,封装了我们发送的信息。
Handler 发送消息的方法分成 post 和 send 两种类型。post 的用来发送 Runnable 类型的数据,send 类型的用来发送 Message 类型的数据。但不论哪种类型最终都会调用 Handler 的 sendMessageAtTime() 方法来加入到 MessageQueue 的队列中。区别在于,post 类型的方法需要经过 Handler 的 getPostMessage() 包装成 Message 之后再发送。
当消息被添加到队列之后需要执行消息,这部分内容在 Looper 的 loop() 方法中。当我们调用 Looper 的 loop() 方法之后整个 Looper 循环就开始不断地处理消息了。当我们在循环中调用 MessageQueue 的 next() 方法来获取下一个消息的时候,会调用 nativePollOnce() 方法,该方法可能会造成线程阻塞和非阻塞,当线程为非阻塞的时候就会从 Native 层回到 Java 层,从 MessageQueuue 中取得一个消息之后给 Looper 进行处理。如果获取的时候造成线程阻塞,那么有两种情况会唤醒阻塞的线程,一个是当一个新的消息被加入到队列中,并且将会早于之前队列的所有消息被触发,那么此时将会重新设置超时时间。如果达到了超时时间同样可以从睡眠状态中返回,也就回到了 Java 层继续处理。所以,Native 层的 Looper 的作用就是通过阻塞消息队列获取消息的过程阻塞 Looper。
延伸阅读:
二、消息机制的模型有什么
Message:需要传递的消息,可以传递数据;
MessageQueue:消息队列,但是它的内部实现并不是用的队列,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单链表的数据结构来维护消息列表,因为单链表在插入和删除上比较有优势。主要功能向消息池投递消息(MessageQueue.enqueueMessage)和取走消息池的消息(MessageQueue.next);
Handler:消息辅助类,主要功能向消息池发送各种消息事件(Handler.sendMessage)和处理相应消息事件(Handler.handleMessage);
Looper:不断循环执行(Looper.loop),从MessageQueue中读取消息,按分发机制将消息分发给目标处理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