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布式锁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,控制不同节点对共享资源的访问。在高并发分布式环境下,为了保证数据一致并且避免竞争条件,需要使用分布式锁来控制对共享资源的访问。
实现分布式锁的方式很多,比如Zookeeper、Redis、MySQL等。在这里,我们主要讲解Redis如何实现分布式锁。
Redis如何实现分布式锁
利用Redis实现分布式锁,主要是借助Redis的原子性操作,目前大家比较常用的方式是使用Redis的set命令来实现分布式锁。
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:
客户端尝试获取锁,需要向Redis发送setnx命令,对某个唯一标识符(如key)进行加锁,设置一个过期时间,如果成功获取到锁,则返回成功,否则,执行下一步。
客户端没能获取到锁的话,则存在redis中该锁的value已经存在,判断是否已过期,如果过期,则表示该锁可以被重新获取,执行步骤1;否则,则表示其他客户端正持有该锁,等待一定时间后,再次执行步骤1。
在客户端完成共享资源的操作后,需要释放锁,这时,需要像Redis发送del命令,直接删除该key。
Redis分布式锁存在的问题
使用Redis实现分布式锁虽然非常方便快捷,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。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在高并发情况下,会出现锁竞争的问题。比如两个客户端同时发送setnx命令去获取锁,由于线程之间的不同步,两个客户端都可能获取到锁,导致同时对共享资源进行操作。
还有一个问题是,如果在客户端释放锁之前发生了宕机或者其它异常情况,此时锁就没有了释放操作,导致共享资源无法被其他客户端进行操作,造成死锁的情况。
综上所述,尽管Redis分布式锁的实现非常简单方便,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,需要充分考虑异常情况,避免出现锁竞争和死锁等问题。